联系我们 广告洽谈QQ:177701069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查看: 1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性恋、同性性爱和同性友谊三者关联

[复制链接]
  • ta_mind
    开心
    2014-11-9 00:09
  • classn_01: 3 classn_02

    classn_12: 3 classn_02

    [LV.2]偶尔看看I

    128

    主题

    346

    帖子

    474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745
    s001
    2450s0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1:0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性恋现象在中国引发了人们很多的思考,这么说其实是不准确的,学界与民众之间对同性恋状况的回应程度是有差别的。普通大众只出于猎奇的心理,搜寻各种刺激的新闻,同性恋的欲说又止的姿态正好符合了大众的口味,也就时有被挂在嘴边,当作娱乐耳目的资源。

    在以下内容里,我不讨论先天基因决定和生理基能缺失导致的同性恋,而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后天行动着的同性恋者。

    我先再来多刺激你们一下:大多数人都是在尝试了同性性爱失败之后既而走入异性恋圈子的,但这里先暂且不说这个。

    我认为,性是全部身体参与的一项活动,而不只是性器官的所作所为。不然,对于一个与男人主动肛交的男同性恋者,女人的肛门的可替代性为什么很小?我定义的同性性爱也是广义的,泛指同性在抚摩,撕打,亲吻,气味吸引,性器官直接接触中获得性满足和性愉悦。显性同性恋者是指纯粹的单一的喜欢同性的群体。

    在以上定义的基础上,我认为,同性性爱发生后对个人在选择性对象上与大多数人有多大偏差的影响是显性同性恋区别与异性恋的核心内容,而同性性爱发生后对发生关系的同性二人交往的影响是显性同性恋与同性友谊区分的关键。

    区分显性同性恋与同性友谊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个显性同性恋者,异性人群对他的接受程度要远大于同性人群的接受程度,因为异性人群感觉到的威胁要小,而同性人群在界定同性关系上出现了模糊性不确定性,而没有明确定义的关系交往是让人不放心的。

    同性恋现象的不断呈现,也就给了我们颠覆传统定义,重新建构事物名称和文化的机会。
    拿男女性格定义来说。这两种定义既是互为参照,也是互相对立的。我认为,在这两者的定义中,人的身体结构的不同是起关键作用的,而性器官的不同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男性阴茎在性交中的勃起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进攻性,主动性,女性阴道在性交中的扩展给人的直观印象则是包容性,被动性。而男性性格中刚强奋进的特点,女性性格中的忍让谦卑的特点与两性性器官特点的相互对应只说成是巧合是太牵强了。

    在性器官决定了男女两性性格特征基础上,在形成了性格文化后,反过来,性格文化也会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和表现。 一个男人在一种含有不重视,甚至是鄙视阴茎的文化中,他的性格就更多会被塑造成是怯懦的,畏缩的,他的性器官自然也会是害羞的成长,不够自然和成熟。

    在当今中国文化里,女性受到了很多保护,至少在法律等文字说法上是这样的,男人则充满了罪感和恶感。一方面,他们视性为自然的事,一方面又要对其加以修饰伪装,他们的性格是双重的,在异性面前要含蓄,在同性面前则荤段子迭出。

    显性同性恋男人就是一群被这种文化弄得无所适从的人。这种性格反映在性关系上就是同时有征服与被征服的欲求,而在与异性的性关系中,因为过多强调和谐,是种“商讨”来的交换,对他们的吸引力自然不大。

    所以,我大胆设想,在阴柔文化的国家,比在阳刚文化的国家,受文化塑造的男同性恋者在同性恋人群中的比例要大……还可以说柔弱性男人,孩子气男人的比例要大很多。

    而责任文化则塑造了女同性恋者心理。

    在一个过多讲究责任的文化中,男性进取的性格会受限制,女性却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更多的事务,不管是家庭的,还是社会的。所以你看到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就不奇怪了,而极端化的个性鲜明的女人则改变性伴侣的选择,成为行动着的女同性恋者。

    所以,我仍然做个设想,在一个男女相当平等的国家里,刚毅型女同性恋者的比例也是较大的。

    同性恋现象也让我们对“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的定义需要探讨。

    我们可以把同性恋不归为犯罪,但总觉得是违背常态的,就象健康就是平时一贯的状态,疾病是一种偶然的反常。我们可以把不愿跟异性发生性行为的同性恋者定义为“精神性性无能”,因为从器质上来看,他们的性器官是完好的,不是因为有阳痿等性功能障碍才无法与女性交媾。而这种病既然是被文化定义的,定义它的目的就不是象定义“非典”和“禽流感”那样从治疗和控制的角度出发。就如同很多用右手写字的人也可以试着开发左手写字的能力,但并没这么做,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惰性疾病,虽定义为疾病,但并无防碍。
    同性恋现象还让我们对情感的定义产生质疑。

    总体来看,当代人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是纵欲的。因为他们对幸福的体验有了近乎病态的苛刻要求。而这也就说明,情感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只要你重新定义了疾病的概念,你就有这种认识。

    很多人对爱情的定义都感到困惑,有人说同性恋的出现给异性恋者契机来重新认识异性爱情,其实我认为,同性恋的现象给人的启发是要更多的,它让人们反思,人类情感的复杂程度。

    友谊与爱情如何区分定义?

    亚里士多德说过,“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我们中国又有“钟子任超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有关友谊的格言里总包含有爱情中所应有的忠诚,信任,美好等。有人也说过,爱情要的是深度,友谊要的是广度,这是二者根本不同点。但在现代,我们不得不很无奈地说,要么是友谊缺失了,素食爱情兼有了深度和广度的特点,要么是友谊滥觞了,吞并了爱情的领地。

    当代人群,特别是城市人群和高知识阶层人群都是焦虑的,孤独的一个个个体。他们早早地告别了自然状态,功利性地追求着和梦想着,早已乏味了互相寻常打交道,或者视此等交往为无意义,可以说他们是当今看破红尘的得道高人。

    他们克制了自觉的某些欲望,又被鼓励着去获得某些别人欣赏的人为制造出的欲望,他们越是自我的,其实越是被建构的。他们的身心是被分裂的。他们彼此都渴望沟通交流,却没有了这样的载体,语言的,文字的,都是空洞的,只有肉体的交流是实在的。

    而在同性相互交往中这点显得更明显,因为与异性有天然及后天教育所致的更多的可诉求性,可接纳性,而与同性的对立则日渐突出,要取得调和,情感的交流缺失后,必然需要一种替补性的方式。

    同性性爱也就自然成了一些同性朋友增进友谊的方式,特别是在青春期的男同学中间。

    古语有云,“不打不相识”,深厚的男性友谊就是在激烈对决中生发或者深化的,而最激烈的莫过于取得性征服。为什么不把他们说成是同性恋?因为就象互相掰手腕一样,这是一种性器官实战演习,其中虽不乏有真正的显性同性恋者的参与,但根据金西报告,根据我们中国一些性社会学工作者的调查统计,都显示了总还有一些男人在青春期发生过性爱,但却并未对性取向偏好有所改变。

    福柯说,同性恋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友谊消失了,只要友谊仍是一个重要因素并为社会所接受,就没有人想到男人之间的性行为,他们之间有无性行为就无关紧要。他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接受同性性行为,因为它不只存在于同性恋者中。

    我认为要做点补充的是,同性友谊的消失不仅使同性恋成为一个问题,也会使同性性行为发生频率增加,虽然总人数未必增加,但有的单个个体的发生次数会激增。
    在我看过的一位学者的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一个男人会对他崇拜的男人有种“奉献”的冲动,精神的和肉体的,就好比,一群士兵为了高贵的军官而在战场牺牲。这就是榜样的两面性,一方面让我们有超越的自信,一方面也让我们有服从的自卑。男孩儿的“恋父情结”就是这样形成的。那么男人喜欢男孩又作何解释呢?

    男人有着很强的自我实现与复制欲望,通过生育子女需要很大的资本,而喜欢男孩,或者是喜欢弟弟型的男性爱人,在他们身上发现自己曾有的青春活力,在他们身上寄予厚望则是比较节省资本的。当然这是深层次的经济动机,他们自己未必这么认为,也许他们还会否认这点。这是自然安排好的经营模式。在其中,自然也有同性友谊,即,并不是明确分了男角和女角,性获得是通过类似异性伴侣性交方式,情感愉悦则不是男欢女爱的类型。

    那么同性友谊该如何相处呢?会不会有人担心同性朋友过度亲密将形成同性恋关系呢?会不会有人因为感觉到同性恋的恐惧,对同性友谊设定规范呢?

    我认为大可不必。

    先区分同性恋者和同性性行为。对于一个同性恋者,与他亲密的同性朋友发生同性性行为后,更加明确自己的同性恋特质,也会更期望与之形成同性恋关系,而如果与他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同性朋友不具备同性恋特质,异性恋特质会更更加完善,也会更拒绝与之形成同性恋关系。如果一个女性因为一个喜欢的男人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就拒绝了接受他作为男朋友,这将是冲动的,盲目的。

    这里就要解释我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尝试了同性性爱失败之后既而走入异性恋圈子的。一个性发育中的人把同性群体与异性群体都当作了了解自己秘密的参照,即,先将自己暂时界定为独一无二的,然后才开始真正认识两性。而在性发育成熟的前期,同性相处的时间一般总是多于异性相处的时间。

    同性也就先触摸到同性的肌肤与生理的变化,感觉到了同性的魅力,但在发现与自己有很强的同质性后,在成长的秘密被互相公开时,他们就将最初对同性性好奇转向对异性的性探究,对异性越是充满想象,渴望的强度越大,异性恋的倾向就更稳定,而那些压抑的,将性纯洁化,无视其存在,在头脑意识中清除性的人,异性恋的倾向就没有根基。这部分人与那些不将自己与任何一性别归类的,加上那些对同性秘密充满极度好奇,对同性魅力印象深刻的人,将一以贯之地喜欢同性,不再对异性产生偏好。

    (当然还有一部分,在文化影响下,不是出于自身真正发现而是套用概念将自己与同性强行同质化归类的那部分人,是在经历了异性恋之后才识别出自己强烈的同性自由中应包含一个人公开自己性选择自由的权利。

    但在我国,一个人是不太敢自由公开自己性行为的,一个公开姓名自称是同性恋的人,即便坚持不与同性发生性关系,也会被人视为可耻的,而一个从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或者说根本就不是同性恋的人不断发生同性恋关系,人们只是当其游戏来看,更好地接纳了他们,这就会鼓励同性恋者采取这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更不易形成同性恋稳定关系。

    在做了以上分析后,我认为,构建新文化是可能的,但重新定义事物和建构文化是一项太过于庞大的工程,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是不可行的。只要人们给予那些与正统文化要求的姿态不同的情感和行为更多的宽容,原有文化的普及与适用中就已经算是增添了新内容的。性恋倾向。)而经历同性性爱失败,可以是只发生了情感上投契,也可以发生了实质性的性关系,对后者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接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四川同志,四川同志网,四川同志交友,四川GAY,四川同志论坛,四川同志会所,四川同志聊天室,四川同志交友,成都同志,成都同志网,成都同志交友,成都同志论坛,成都同志会所,成都同志聊天室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